干挂面和湿面条

更新时间:2023-02-08 15:31:21
干挂面和湿面条

  作者:郝农夫

  假如说《夏洛特烦恼》讲的是一碗茴香面的故事,《解救吾先生》讲的是一个苹果的故事,那么,这篇文字讲述的是干挂面和湿面条的故事。

  干挂面的确就是湿面条自然晾干做成的。

  湿面条的由来有些复杂,要从种小麦说起。

  每年秋收结束之后,老郝农夫赶着牛车把牛栏外攒了一年的牛粪均匀的扬到花生地或者玉米地里,然后深耕,老牛拖着犁头打成间隔相同的垄。老式的小麦播种机有四个直接插到地下的管子,老牛被架在前面的横梁上,牛向前走,地上带齿的轱辘转动,透过链条,带动上方装麦种的槽子里的带孔的转轴跟着转动,麦种就会顺着管子,直接掉到泥土里,同时被掩埋。

  小时候我的工作通常是在前面牵着拴在老牛鼻子上的绳子往前走,老郝农夫扶着小麦播种机,老郝农妇给播种机走不到的地头边角补种。

  小麦发芽很快,在冬天第一场雪来临之前,整个麦地都会被绿色覆盖。

  小麦十分喜欢在冬天里盖上一层厚厚的雪,有句俗语叫: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而且,冬天的小麦不怕冷,不怕踩,正因早在低温来临之前,他们的根系就已经深深的扎进了土壤里。

  开春之后,气温升高,小麦也开始慢慢的变高。和小麦一齐长大的还有一种叫做麦蒿的杂草,这种草长得有些像柏树的叶子,搓在手里,也会有一种特殊的气味。生命力虽然不是个性顽强,但是通常都生长在麦苗中间。没有办法打除草剂,也没有办法用锄头一片一片的铲除。只能靠人工,低着头,弯着腰,伸长手臂,一棵一棵的 ……此处隐藏1195个字……条不好保存,所以,大部分湿面条都会被挂起来,在太阳下晒干,晒成干干的挂面,用废报纸抱起来,能够储存很长时间。

  自从长大离开老郝农夫妇到外地求学,之后在城里生活,已经很多年没有吃到这种面条了。

  最想念这种面条的那一年我刚上大学一年级,每个礼拜都会给老郝农妇打电话报平安。突然就说了一句,想吃妈妈做的韭菜汤面条了。泪水就从眼睛里夺眶而出。

  上个礼拜回老家,刚好在做面条。看着我狼吞虎咽的吃了一碗又一碗面条,老郝农妇像是欣赏一件满意的艺术作品一样,一句话不说,微笑着给我往碗里盛面。

  回城里来的时候,车上就多了好几包湿面条。

  老郝农妇说,湿面条放冰箱冷冻,吃的时候化冻,自我煮着吃。下次回来,我再给你晒一些干挂面,放家里吃,少到外面不干净的饭店吃饭,自我做的最健康。

  我依稀记得五年级考初中那一年冬天。头天晚上老郝农妇剁好饺子馅儿,第二天天不亮,就一个人在灶台点着灯,自我和面、擀皮儿、包馄饨给我吃。足足一个礼拜,一向到考试结束。老郝农妇说,早晨吃饺子吃不下,妈妈就给你包带汤的馄饨吃,吃了馄饨可得好好学习,好好考试,不能像你爸爸妈妈这样当一辈子农民,每一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体力活。我边吃馄饨边答应着,自然也没有辜负她的期望,考上了大学。

  谁知道,如今我做了郝农夫,爸爸妈妈做了老郝农夫和老郝农妇。

  也许这就是命运的传承。农民都不期望自我的孩子继续当农民,而农民作为不可或缺的一个职业,务必要有人去传承。就像我很多年没有吃干挂面和湿面条了,突然有一天,又吃到了老郝农夫妇全程生产的干挂面和湿面条。

  这种幸福,很温暖。

《干挂面和湿面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