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中秋节赏月作文

更新时间:2023-05-20 02:13:36
【荐】中秋节赏月作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秋节赏月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秋节赏月作文1

我,独自一人静静地坐在窗前赏月,朦胧的月光下,月亮异常清晰,我不由得陶醉了……

今天是八月十六,人们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果真如此,月亮在我眼中时而变成圆盘,时而变成洁白无暇的珍珠,时而竟又变成了小孩子那圆乎乎的脸,真是千奇百怪!

妈妈敲敲门,端着牛奶走了进来,她轻轻地把牛奶放到桌子上,看我在赏月,便给我讲起了中秋这个名字的由来,在这神秘的月光下,又为这个故事涂上了浓厚的色彩。原来,农历八月十五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之为中秋原来是这样呀!听完了这个故事,我为自己又懂得了一点关于月亮的'知识而感到高兴,妈妈却悄悄的走了……

望着这轮明月,我想到了李白写的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作者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怀疑月亮是瑶台仙境,飞到了青云之上。这幼稚的想象令人发笑。

我还知道唐代诗人李朴的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宋代诗人苏轼的暮云收仅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些,都写到了月亮,从作者精彩的文笔上,我体会到了月亮的美。

抬头望月,月亮上忽然出现了一个模糊的身影,是嫦娥姐姐,她悔恨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那忧伤的眼神,好像在叹命运的不公,又一个忙碌的身影,呵,那不是玉兔吗!它正在那里匆匆 ……此处隐藏7129个字……;遭遇不同,所以经历不同;人不同,所以想法不同……所以名家的诗也是独一无二的。

今年中秋,此时此刻,这个机遇,这些经历,此刻想法,我也作一首诗,在特别的中秋,作一首特别的诗:

今年十五无月明,只闻得雨声未停。

与亲共度此良辰,共赏得月饼风尘。

《丁酉年吾家中秋夜》

中秋节赏月作文15

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据历史学家推断,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的。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 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吴自牧《梦梁录》说:“此际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

虽陋巷贫篓之人,解农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烧不绝。”更有意思的是,《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荐】中秋节赏月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