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过生日的那天,爸爸妈妈送给我一套《三国演义》连环画,我特别喜欢读,甚至到了爱不释手的程度。故事中的人物众多,印象最深的有:性格多疑的曹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礼贤下士的刘备、重情重义的关云长等。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最喜欢的情节——赤壁大战。
赤壁大战是由于曹军不擅水战,曹操采用了庞统的连环计,将大小船只连在一起。周瑜借此机会,决定用火攻。通晓天文知识的诸葛亮帮助他借东风,忠心耿耿的黄盖使出了苦肉计,最后火烧曹营,大败了刚愎自用的曹操。要不是后来关羽在华容道念起旧情,放了曹操,强大的'曹军差一点就全军覆没了。这是《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一场战役,形成了魏、蜀、吴三国三足鼎立的局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是骄兵必败,强大的曹操由于轻敌,几乎全军覆没;二是遇事要多动脑筋,要善于分析问题,找准突破口,比如说周瑜的火攻,以弱胜强。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2“讥王新城吊庞士元诗,以落凤坡为题,不知‘落凤坡’见习凿齿《襄阳记》,非小说演义装点之词也。”
一
钱锺书《谈艺录》(补订本)559页,引《随园诗话》论作诗不可用小说,又引严元照《蕙櫋杂记》讥渔洋用落凤坡事。其实,王应奎《柳南随笔》卷六,已有一条及之,早于严元照;钱先生仅引《柳南续笔》卷一讥渔洋 ……此处隐藏17315个字……了一个该杀的人,杀了一个有用的人,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话是这么说,但有的时候一步走错,满盘皆输,假如当年曹操杀了刘备,当时最有优势和实力统一天下的人就是曹操,在官渡之战,刘备受曹操的邀请,入许昌做事,曹操,刘备饮酒时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曹耳。”吓得刘备手中的筷子都掉了,幸好此时雷声大作才化解了刘备的尴尬,曹操的谋臣说,刘备志向不凡,再加上身边有张飞和关羽,这等虎将,劝曹操杀了刘备,曹操知道刘备有野心,但他认为刘备在他的掌握之中,刘备逃过了一劫,以后成为了曹操最大的威胁。
曹操生性多疑,杀了为他治病的华佗,不久头风发作而亡。
曹操能从乱世中成就一番霸业,必定有着超人的'能耐,也有许多让人欣赏的优点,读完《三国演义》这部书,我认为曹操有两个优点值得我学习。
1、爱才求贤若渴,推出“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
2、乐观,我十分欣赏他面对挫折和失败时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败后,他人乐观地说:“北方仍有我所据。”他先后三次大笑表现了他乐观的态度。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曹操的所作所为,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成大事者,所应具有的气概。
读完《三国演义》,我掌握了很多歇后语。
曹操下江南――来的凶,败的惨。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