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读后感7篇

更新时间:2023-06-06 10:49:19
世说新语读后感7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世说新语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世说新语读后感1

《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志人笔记的代表作,作者是刘宋临川王刘义庆,共36篇1130则,主要记载的是东汉末年到刘宋初期三百年的人物故事,分门别类,如《方正》《雅量》《识鉴》《德行》等等,此中,我感觉最有风度,最有内涵,最有宽宏的气量,最能展现魏晋风流的当属《雅量》篇。

任性放达,物我两忘是魏晋士人的标签,他们临危不惧,处变不惊;他们旷达潇洒,宽容平和;他们遇事淡定,清谈玄理……这样的士人是值得回味值得记载的。

嵇康嵇中散在东市被执行死刑,神色不变,他要来琴,弹了一曲《广陵散》。弹完后说:“袁准曾经跟我学这支曲子,当时我舍不得,便坚持拒绝了,《广陵散》从今以后要失传了!”太学生三千人为他向朝廷上书,请求拜他为师,朝廷不准许。嵇康被杀后,很快司马昭就感到后悔了。

临刑东市,气色不变,直面生死,无忧无惧,一曲绝唱,带着对宇宙生命的顿悟,没有哀伤,也没有恐惧。

嵇康用自己的行动感动着无数后人,教会我们思考人生该怎样度过才更有意义,文章虽然只言片语,但是人物却跃然纸上,在绝境中的淡定,更展现与众不同的从容。

王夷甫曾经嘱托族人办事,过了一段时间还没办成。后来两人在一处宴会上喝酒相遇,王夷甫便问那位族人:“前些日子托您办的事,怎么还没办呢?”族人听了大怒,就举起食盒扔到他脸上。王 ……此处隐藏8980个字……>

《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艺术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世说新语》涉及人物有一千五百多个,魏晋两朝的主要人物,都包括在内。它对人物的描述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经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的人物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如“王戎有好李,卖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仅用了16个字,就写出了王戎贪婪吝啬的本性。

从另一方面谈,《世说新语》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由于魏晋之际品评人物重视仪容辞采的风气较汉末更甚,所以位高名重的官僚,也往往凭只言片语和某个细节来论定一个人的优劣,或据此而援引这个人入官,如“雅量”记载王王旬做桓温的主簿,桓温想提拔他。有一次故意突然骑马冲之,“左右皆宕仆,而王不动,名价于是大重,咸云是公辅器也”。这种测验人的方法上是奇特的,从此得出是“公辅器”的结论,尤其荒唐。又“文学”篇王衍问阮修:“老庄与圣教同异?”阮回答说:“将无同。”王衍很赏识这“将无同”三个字,即请阮修为椽。这就是著名的“三语椽”的故事。这两个例子足证明当时重容止,言谈的风气之盛。

在虚无、厌世的思想基础上,魏晋士大夫都消极、颓废,或乖僻、放荡,时时流露出生死无常,叹老嗟伤的感慨,饮酒浇愁和养生服药,也成为一种风尚。《世说新语》从很多方面写下了这些资料。“任诞”篇说张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及时一杯酒”;“言语”篇记桓温因见旧时种的柳树长大,哀叹“木犹如此,人何以堪”而流泪,即足以反映当时士大夫的没落、灰色的人生观。此外,《世说新语》还记叙了一些人的优良品质,如荀巨伯的重义轻生救护朋友,周处为民除害、勇于悔过等。全是有意义的小故事。对魏晋统治阶级的凶残、丑恶、奢侈等也做了具体的描述。

《世说新语读后感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