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读后感(15篇)

更新时间:2023-04-28 10:49:16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15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挪威的森林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1

村上的书应该不是这么写的,像电影——《挪威的森林》一样,虽然我没有读过。

看到最后,直子死了,因为爱无能,在她想爱的时候。此刻,木月走了已有七个年头,她爱的是渡边,那个曾经陪同她和木月一起走过的人。

第一次她和渡边相遇时,她已经爱上他了,在木月离开以后,是的。只是她仍无法让一个活着的人代替那个已长在她心头十七个岁月的木月。似乎最令人痛苦的该是这个吧,逝世的人获得了解脱,却永远地折磨着爱他的依旧活着的人。因为,直子至死依旧活在对木月的幻听中。她自裁了。也许,她爱木月,从精神上;她爱渡边,从肉体上。只是,不管对谁,她都爱无能。无论是七年前还是七年后。于是她选择了,逃避。逃避渡边的爱,逃避面对自己的爱无能,逃避对两个男人的幻听。我想,她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一定是带着幸福的微笑的,她解脱了。

木月是爱直子的,深深的爱着。只是他无法忍受肉体上她的缺席,他选择了去天堂来结束爱无能。相比之下,渡边是勇敢的。同样的情况下,最起码他选择了活着。

渡边爱上直子,从木月走后七个光景的那次跟直子的偶遇。他对直子的爱深入了骨髓,这份爱成了一份抹不去的责任。他等她,等着直子的身体来接受他。可是,他等到的却是她的自缢,在他为两个人一起生活刚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的时候!因为爱直子,因为对直子的责任,他拒绝了绿 ……此处隐藏14827个字……

或许有的人承受不了这种主题的文章,所以也一直以“悲”和“痛”来看待着它。但是,我想说,人生又未尝不是如此呢?

“我俩就像在无人岛上长大的光屁股孩子,肚子饿了吃香蕉,寂寞了就相抱而眠。但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啊,我们一天一天长大,必须到社会上去。”这是女主人公直子所说的一句话,这种矛盾,那份对现世社会的恐惧,不正是我们现在所具有的么?不可否认,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还差一步就要进入社会,但是,真正有心理准备迎接社会险恶的又有几个?一直被学校、家庭庇护着的我们又有谁能真正认识到社会的真貌?现在的我们,也只不过是在学校温床中嗷嗷待哺的鸟儿罢了,或许在大学校园中有那么一点社会的.气息,但是,谁又知道真正的社会到底是怎样的?或许我们天真的认为自己能够很好地适应这个社会,社会也已经将你所吞噬。

这样讲可能有点恐怖,不过,尚未真正接触过社会的我们,谁又能否认这种想法呢?我们便是处于这种矛盾中,想要进入社会,又害怕着这个社会。

这是在社会认识上的叙述。而在情感上,作者也很好地刻画了渡边这一角色,以表达自己对感情,对人,对事物的一种体会,以及在人生历程中对事物感受的转变。

在直子死后,渡边丧失了自我,意图以徒步旅行来欺骗自己,但是可想而知,他失败了。以这种消磨意志的方式来减轻痛苦可谓是天方夜谭。也难道不也是对社会人生的一种真实映照么?最后,在玲子的引导下,渡边也终于慢慢地了解人生,开始思索,开始明白人生的意义,开始转变对事物的感知。

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刻画,以这个“小社会”来诉说着一个大社会,真实的映照出当今社会人的感情、认知、还有生命历程中的感悟和转变。或许故事会令人感到悲伤,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确实是真实人生的映照。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