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傅雷家书》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傅雷家书》有感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陆游的诗句。的确,无论是在战乱时期还是在和平的年代里,家书都是无比珍贵的。在那薄薄的的信封里,装着的不仅仅是那一行行用亲情凝成的字,更是难以丈量的,比天还高比地更厚的爱。
当你在一万尺的高空中时,爱的力量能够感受到你的微笑;当你在一百尺的深海时,爱的力量能够感受到你的心每一次有规律的跳动。父母不仅仅是父母,他们还是我们的老师,医生,厨师,工人,顾问……在摔倒时,我们有父母;在肚子饿时,我们有父母;在数学题不会做时,我们有父母;在青春期时,我们有父母……父母的高尚无私,领着我们上前;父母的教导鼓励,给予我们动力。他们是动力的源泉,惟有这种动力,才给予我们多姿多彩的人生。
每当人感到无奈迷惘的时候,首先想起的当然是最亲,最信任的人。而这,莫过于是父母亲了。在大森林中。迷路了,有北极星的引导,树木的指路,月亮的照明。而父母就是北极星,是树木,是月亮,在你最无助,最无奈,最失落,最寒冷的.时候,给你雪中送炭让你发泄,送你安慰。无论你身处异国还是异在他乡,父母的这种安慰,问候都是你心中萌发的种子。平日觉得父母的唠叨是最厌烦的,可你在这时候是最需要他的。它如同音乐,是超越界限,超越国界的,因为这种唠叨是有着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无论是英语,俄语,德语,日语……无论 ……此处隐藏13457个字……>据说傅聪小时候,傅雷亲自编制教材给孩子订日课,一一以身作则,亲自督促严格执行,他规定孩子应该怎样说话,怎样行动,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比方每天同桌进餐,他就注意孩子坐的是否端正,手肘靠在桌边的姿势是否妨碍了同席的人,饭菜咀嚼,是否发出丧失礼貌的咀嚼声,甚至因傅聪不爱吃青菜,专拣肉食,又不听父亲的警告,就罚他只吃白饭,不许吃菜。在酷暑的时候,傅聪因为练琴,经常衣裤全湿。这些事情,在书信里也可见一斑,傅雷在其中的一封信里这样教导儿子: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和西洋的礼貌。后面还详细地讲解在饭桌上应该怎么做,出台行礼或谢幕应该怎么做。
光这一严一细,可以见父亲对孩子那殷殷切切的爱意和期望。
我们作为学生的话,他这里也有许多可以借鉴的;他说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尤其是语言。在语言的学习上,他有四五次提到,学习俄文别太快,太快了记不牢,将来又要重新来过,犯不上。担心到国外,因为语言障碍,乐理跟不上,在国内要多学乐理。这都是在四五封信里提到的。其中乐器的技巧也是如此,几次三番,一点都不腻烦。对傅聪的`感情,他叮嘱前途为重,健康为重;对友情,他说:待朋友不能马虎,大小事都要对人家有交代。身体,要有空去休息,真是一切零星小事都帮孩子想得周到,一些事情都要做的妥帖。
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其中贯穿始终,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做人、修养以及学问的关系实为一体的思想。这就是重视和强调“一般修养”的重要。在其他信中,这种思想都有出现,比如关于去博物馆、去森林等建议,便是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养,而不是一味练琴、搞音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