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3篇

更新时间:2023-04-24 07:57:39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3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菲的世界》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1

——你是谁?

——世界从何而来?

这两个问题从科学的角度似乎很好回答:我是人类,世界由宇宙大爆炸产生。

但如果我继续问:宇宙大爆炸的奇点从何而来?你也许会把这个问题丢给上帝。但这只不过是在把问题往后拖延,因为我还可以问:上帝从何而来?是啊,没有任何事物会来自虚无。

但你会不耐烦地看我一眼:“想那么多干什么,你作业写了没?”然后低头做你的数学题。人的好奇心就是这样流失的。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明白我也是这一类人。从前我看魔术表演时,会惊叹、羡慕并好奇他是怎样做到的,而现在看到魔术时,我只会冷漠地指出这使用了哪种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以显示自己的聪明。即使不懂其中的原理,我也会竭力查出真相,以填补我的知识库存。

是的,过多知识是人们失去好奇心的原因。尽管哲学试图告诉我们: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世界的真理仍需探索,人类知之甚少。但人们还是在学习知识,试图成为一个“博学”的人。

千百年间,哲学家们出于好奇而展开了一场关于“存在”——世界的存在,人的存在,物质的存在,灵魂的存在——的大讨论,提出了种种猜想与假设。哲学是吃干饭的事业,对生产生活无益。但其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人有好奇心的缘故,人对于活着这件事十分惊讶,于是就问 ……此处隐藏10089个字……生命本质的探究,是人们的必备饮食、精神营养。

在宇宙的世界里,我们的星球似乎是一个想象力被束缚的存在。认为所有的事物均有其出现的理由,却并未进行仔细地思考。例如:“人是从何而来?”,“生物是如何进化而来?”。就这样,很久以后开始有人从哲学的角度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哲学有时更像一架天平,无论何物放上去,立刻显而易见,无可否认。

诚然,哲学家并不深究“万物从何而来?”这类问题,他们更多思考的是一种东西为什么存在?而自然的形貌又不断改变,他们从事物的机理出发,研究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为何会有某一种事物的存在,再上升到哲学的层面上。对自然的很多疑虑做出哲学方面的思索,将人们从“人从何而来?”的圈子中释放出来,进一步研究其具体的构造。从而使人们更好的了解自己与社会。当今中国社会被实物主义占领,对于人们来讲哲学显得太过于飘渺。但是,从某种意义来讲,哲学是我们的一剂良药,它以某物的本质为药理,对症下药,就好像鲁迅的笔杆子,很深刻的揭露这个世界的假象,让更多的人看清这个世界的美丑。

许多人在迷茫的生存中失去自我,宇宙的意义在他们看来是无稽之谈,每个人都是自顾自地活着,用肉体的富足掩饰精神的颓败。从本书的故事来讲,不仅使我们提升对人生的理解,更多的'是对自我的认知。此书可以提高人心灵的层次,将人们的细末神经通过放大镜无限的放大,最后数清命运的纹理。大多数人只有在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时才了悟人生的哲学,后悔终生晚矣。我们要尽早探求生命的哲学,充分考量人生的价值,不可惶惶终日,最后无法挽回。

《苏菲的世界》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探索,自然的秘密是说不完的。我们总是在认识自己以后开始关注整个世界,在世界中寻觅新的人生哲学,去用智慧的眼睛观察,用心体会。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