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詹天佑》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詹天佑》读后感1近日,我听了一位教师《詹天佑》的教学,感到教者在用好教材方面值得称道。现就其一点,谈谈她的做法和我的感受。
这位教师在学生精读了课文,对詹天佑的杰出爱国有了感悟之后,以“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前两年。”一句为切入点,启发学生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展开想像:假如面对提前竣工的京张铁路,你会在报纸上怎样给那些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呢?于是,学生再读课文,前后联系思考想像,同桌间相互讨论。一时间,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生生互动。思考讨论后教者组织交流。在生生互动的交流中,教者又适时点拨。同学们发言特别踊跃。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用自己的话,不但有力地回击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也满腔热情地颂扬了詹天佑。他们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且想像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我从孩子们的发言中感受到了他们的情已为文所动,心已与作者相融。詹天佑的形象已经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詹天佑》是小学高年级的一篇传统课文,笔者曾多次听过这一课的公开教学。听完这位教师的课后,便不由得有了个比较:在以往听的课中,不少教师最后总是抓住“ 赞叹不已”一词引发学生的.想像,这固然是好的,但大家都这么做,不免让人感到乏味。而这位教师却另辟蹊径,从新的角度,引导学生联系全文, ……此处隐藏10617个字……压力下,詹天佑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任务的崇高品质。之后,全文又从詹天佑带着工作人员在天气恶劣、环境险要的地方堪测中,写出了他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以及他不怕困难,对自己要求严格、不摆总工程师大架子的精神。接着,文章又举了居庸关、八达岭和“人”字形铁路三个例子,生动形象地将一个遇到困难,敢于创新的詹天佑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最后,课文在人们纪念詹天佑的声音中,结束了……全文的字里行间,无一不在赞颂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主义工程师。
那究竟是什么力量可以使得詹天佑能如此无怨无悔地为祖国效力呢?不错,是他心中不变的爱国情感,而这种爱国之情是旁人无所能及的。假如受詹天佑不爱国,那么他也不会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下,毫不犹豫地去接受修筑一条连外国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的铁路;假如詹天佑不爱国,那么他也不会在遇到困难时乐于思考,敢于创新,迎难而上,更不会有“人”形铁路……的发明;假如詹天佑不爱国,那么他也不会将“京张铁路”提前两年、又快又好地竣工……这一切的一切,都表达了詹天佑对祖国的热爱。
说到这儿,我又想到了了我们自己身边的爱国事。就那每周一早上的升国旗来说吧!一件平凡而有意义的事。可就是这么一件小事,却能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因为尊敬国旗就是热爱祖国。因此,每次升旗的时候,同学们都庄严地敬着队礼,端端正正地站着,然后望着国旗冉冉升起,仿佛在用眼神跟国旗诉说着一种独特的爱国情感。虽然我们现在不能像詹天佑那样爱国,但我们可以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爱国事去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爱慕。你说,这样不对吗?
……
詹天佑的身上不管是崇高的爱国精神,还是不怕困难的良好品质,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最后,让我们永远记住和缅怀这位伟大的“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