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读后感集合15篇

更新时间:2023-04-18 05:07:39
鸿门宴读后感集合15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鸿门宴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鸿门宴读后感1

昨晚同家人抽空观看了《鸿门宴》。

鸿门宴的故事从高中的语文课本学到过,十几年过去了,情节还是在脑海中很清晰,以致电影中人物出现一露面就可以猜得出角色。

项羽妄自尊大,刘备面慈心诈,张良深谋远虑,范增忠厚狡猾。

但是——纵使能猜得出人物入场,却猜不到人物在电影里的结局!

所谓大人物,所谓小人物,所谓忠义,所谓志向,不过是停留在不同的对权力和欲望渴望的阶段,没有谁是高尚或者卑微的。区别只是获取的'手段在旁人看来的齿与不齿,而旁人又有何干?

这——或许是编剧的创新。

不由得评一句“有新意,敢于颠覆历史”,不知是褒是贬。

但是自己也随即一转念,“历史,颠覆历史,历史是什么?历史真相是什么?《汉书》,《史记》,《资治通鉴》……历史书里记载是就是历史,就是历史真相吗?”以现在的生活感悟来说,历史不过是人写的,而真相更是供人多方求证,供人思索猜测,但绝不是供人阅读听闻的。

敢于“颠覆”,打破思维定势般的迷信,就是思想观念的解放,这就是进步了,或者起码是找着了进步的方向。

鸿门宴读后感2

也许大家都听说过项羽和刘邦的故事吧!其中就有一段著名的《鸿门宴》,在鸿门宴中,你喜欢的是项羽还是刘邦呢?

曾经的项羽,可是“力拔山兮力盖世”的人物, ……此处隐藏4778个字……发展,还为续集做了铺垫。张良是棋局高手,然而遇上了范增这样老谋深算的对手,自然也败下阵来。但是他甘拜下风,毕竟他在范增面前只是晚辈。而范增却对他赏识有加,在范增被项羽抛弃后,张良找到了他,并和他下了生前最后一盘棋局,范增临死前对张良语重心长地说了很多话,他说在张良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可以说黄秋生不愧是老戏骨,在范增这个角色上拿捏得相当到位,不论是之前为项羽出谋划策,还是在鸿门宴当日的'棋局之上,显示出了深藏功与名的本色。

棋局到了最后,便是范增所说的“有一种棋局,叫做两败俱输”。鸿门宴上,项羽占尽了风头,然而他并未将风头转化为真正的优势。相反,刘邦受尽屈辱,甚至最后被逼动手杀死张良,被项羽一箭挡回,这一剑其实已经奠定了输赢。项羽开始对刘邦充分信任,以为他必将退出咸阳永无争当霸主之日。看到这里,我真为项羽捉急,何不就此动手杀死刘邦?但转念一想,杀死刘邦不就篡改了历史么?

自欺欺人罢了。

鸿门宴读后感15

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从来都不缺乏强者。但能为王称帝的只是其中少数。他们都打败了自己同时代的其他强者,成为那个时代的主宰。仔细观察,这里面似乎有个规律:城府不深,目中无人,狂妄自大,不会玩帝王心术的,永远只是别人的陪衬,用自己的英名造就别人的辉煌,或早或晚的死在帝王之路上。项羽便是如此,枭雄一世,破釜沉舟,各诸侯谁与争锋?

鸿门宴上刘邦的低声下气讨得了项羽的欢心,自大的`项羽哪里会想到对方是口蜜腹剑,对王位的窥觊怎么会让刘邦甘心居于他之下?没有杀掉刘邦,项羽最终自己惨淡收场。强者间的对局或许只是输给对方半招,结果却是你死我活。

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老天永远是公平的,最终的胜利者只有一个!

《鸿门宴读后感集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