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发言稿

更新时间:2023-04-18 13:41:02
教师节发言稿

在现实社会中,能够利用到发言稿的场合越来越多,发言稿的内容要根据具体情境、具体场合来确定,要求情感真实,尊重观众。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发言稿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节发言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师节发言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你们好!

在这硕果飘香,流金溢彩的初秋时节,在第32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在此隆重集会,共同庆祝我们自己的节日,心情十分激动,首先祝在座的老师们节日快乐!

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县教育局的具体指导下,20xx年我校高考再上新台阶,本科达线2245人。其中一本达线520人,同比增加94人,增长率为22%;二本达线1237人,同比增加40人,增长率为3%;三本达线1898人,同比增加133人,增长率为7.5%(以上不含艺体)。刘x同学以697分被清华大学自主招生录取,陆盼盼同学643分、武鹏程662分居全县文、理科第一名。我校包揽全县文理科前10名,前20名我校各占19名,前50名我校各占45名,前100名我校各占93人。600分以上文科39人,理科142人,合计181人。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校师生上下一心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做法可简单的概括为“1234”

一是盯住一个目标,即高考任务,落实“心中有标,目中有人”。

二是突出两个核心,即抓好班主任和学科组长两个核心,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三是加强三轮复习,第一轮复习夯实基础,第二轮复习以专题复习为线,以高考考点复习为 ……此处隐藏16712个字……。现代大学基本上成了教授知识、技能的场所,而缺乏教化的职能。我研究儒学,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近代以来政教分途,西方在学校知识技能性的教育之外,还有宗教等作为人的精神人格教养的体制保障。当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完全西方化,导致了整个社会德性人格教化体系的缺失。我们的人文学科是否可以承担这样一种责任?

近年,民间自由讲学的传统在慢慢恢复,很多书院、学堂、读书会逐渐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向传统的民间学术回归。校园人文学术环境对此也有相应的反映。我自己和我们的教学科研团队,都较注重这个方面。我们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上加大这方面的分量,引导学生诵读经典,以直观的方式使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注重引导学生参与经典诵读一类的社会活动。20xx年底,我们组织成立了“辅仁国学讲坛”,每年邀请一些国内外著名专家莅临演讲,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与专家进行交流。20xx年9月,中国哲学和伦理学专业的研究生组织发起以研读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活动内容的“辅仁读书会”,本学科老师轮流作指导老师。辅仁读书会遵循“传习经典,修养身心;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宗旨,组织读书会,并开拓《木铎新声》会刊、读书博客等多个学术平台。读书会依托他们的专业优势,为学生提供了研读经典的文化平台,提供了师生交流的机会,凸显出校园文化自身超越专业阈限的人文教养、德行教化这一方面的作用,对弥补大学偏于知识技能化的缺失,是有很有意义的。它反过来也促进了同学们对专业的兴趣,二者起到了相得益彰的作用。这当然只是一种探索。但我们需要有这样一种意识:中国社会要逐渐形成自身体制化的人文素养教育机制,这一点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的人文学科对此似应有一份责任。

以上是自己有关教师职责、本分的一点体会,讲得不对的地方,敬请批评。谢谢!

《教师节发言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